团学工作
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团工作 > 团学工作 > 正文

凝聚力量固根守魂 红色基因传承不可断验证不可缺

作者:   时间:2018-03-17   点击数: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8日电(记者 李川 杨月 杨茜 实习记者 梅寒)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这样强调。

  红色基因是什么?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

  它形成于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地凝聚,并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传承至今。

  到今天,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精神值得一以贯之地坚守与发扬,因为它清晰地告诉我们——今天的中国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浸润式教育让其深入血脉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这样强调。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在听取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岔河校区校长张淑琴关于“让红色基因注入血脉代代相传”的发言后,再次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岔河校区校长张淑琴。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摄

  从自身多年教育实践出发,张淑琴认为针对如今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生一代”,需要通过体验式、浸润式的教育,让孩子们理解革命年代的悲壮和牺牲。

  张淑琴介绍到,她所在学校开展的浸润式教育活动开创了很多新做法,例如,组织学生排演用“小萝卜头”故事改编的诗朗诵,让孩子们用同龄人的视角回看那段残酷的历史,特殊的“朋辈教育”让孩子们如临其境。

  “情感化、体验化的教育,这种感受不是花钱就能买的,它是浸润的,慢慢影响的,一定会在孩子的心灵世界产生长远的震撼和影响,久久为功。”张淑琴说。

  在今天,通过浸润式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还有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革命老区的249所红军小学。

  自2007年4月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以来,迄今已走过11年的时光。据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强介绍,11年来,红军小学师生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围绕着红色信仰理想教育,开展唱革命历史歌曲、参观革命历史遗迹、学习先辈英雄业绩,体验革命斗争生活,讲述革命故事等活动,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摇篮,力争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开创着崭新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长曹永鸣。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摄

  同样对于浸润式教育深有感触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长曹永鸣。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曹永鸣经常会遇到来自学生的疑惑。

  “在小学教材中有讲述革命英烈的课文,例如邱少云在烈火中趴着一动不动,学生会产生一些小疑惑,有学生问不疼么,有学生说一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了,还不太容易被敌人发现,这些问题如何破解?”对此,曹永鸣给出的释疑方式就是将问题先抛给学生。

  “让学生先就这个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因为孩子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很快就会形成观点的争锋。在争锋过程中,学生无论持什么观点,都必须有根据,这种引导能让他们自己辩论出正确的答案。”曹永鸣说。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会在课文中寻找伏笔设置和正确答案。曹永鸣认为,让学生主动、积极去思考,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让他们自己能够和正确的价值观去相遇、去碰撞,这样红色基因才能潜移默化地进到心里。”

  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只有把根扎得深,才能有精神和魂魄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曾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近年来,在网络上频繁出现一些故意妖魔化、抹黑甚至恶搞革命先烈的做法,邱少云、董存瑞、刘胡兰等一批革命先烈受到诋毁、丑化,这引发了国人,特别是网上青少年群体的极大愤慨和反击。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先农。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摄

  “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非常有道理,一个民族如果数典忘祖,一定是会走向灭亡。树大根深,只有把根扎得深,才能有精神和魂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先农对于旗帜鲜明地传承红色基因表示高度认可,他认为,对于诋毁英烈等行为必须要毫不手软,要通过法律武器进行反击,让人民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在心中有杆秤。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革命老区安徽金寨调研时曾讲道,“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面对今天青年一代在多样性思潮冲击下形成的多元化价值观,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依然任重而道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赵季平。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茜摄

  在上世纪30年代,曾有一大批有信仰、对自己的道路和文化充满自信的优秀年轻文艺工作者,冲破了敌人的层层封锁,冒着牺牲的危险,奔向延安,奔向了延安文艺的红色摇篮——鲁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赵季平看来,这就是强大的红色传统的感召,也是红色基因深入人心的表现。“像我们这一代人,就是顺着这个主流,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大旗走过来的。”

  红色土地孕育了红色基因,红色基因需要身体力行去传承。赵季平说道,“像我们,以及包括鲁艺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对民族传统音乐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对红色延安发自内心的热爱。现在的年轻人能否对这些中国的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应该也算是一种对红色基因的验证。”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摄

  “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在从小就有演绎英雄人物梦想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看来,红色经典非常具有传承价值,红色基因蕴含其中,“我常想,江姐在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也应该为中国戏曲事业发展、传统文化弘扬献身。”为此,她亲手打造了川剧版的《江姐》。

  英雄江姐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沈铁梅,“我每每背唱腔、一次次排练,眼泪都不由得夺眶而出,内心被洗涤、被感染。明明看到胜利在望,江姐却牺牲了,把生命奉献给祖国。这种坦然面对生死、勇于牺牲、换来大家幸福的精神让人感动。”沈铁梅说。

  《江姐》创排后,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首轮演出场场爆满,许多观众都留下了眼泪,还情不自禁地和台上演员一起演唱《红梅赞》,场面非常动人。沈铁梅说:“这说明红色经典不会过时,好的剧目、好的艺术表现形式一定叫好又叫座。”

  无论是在现实空间对红色文化的深入共鸣,还是在网络空间对污蔑英烈行为的反对抨击,都是深种在国人内心的红色基因最直接的影响,最有力的验证。

  用心中共鸣去感怀、用实际行动去验证。其实,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国人血脉,它是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也是奥运精神、航天精神。而在蓬勃奋进的新时代,它必将继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管理学院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华北路(东校区) 

书记信箱:383129834@qq.com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