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传
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团工作 > 理论宣传 > 正文

他用诚信凝聚起脱贫致富的最强力量——记内蒙古老党员斯仁塔日娃

作者:   时间:2018-07-14   点击数:

他是一束光,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在耄耋之年依然引路前方;他是一名老党员,人穷志不穷语振一方,以诚信凝聚起脱贫致富的最强力量;他是群众奔小康的带头人,感人故事被广泛传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美榜样。

79岁的斯仁塔日娃一步一个脚印,谱写出了一曲“诚者自救、信者助人”的动人诗章,让德善的溪流在大美草原涓涓流淌。

脱贫路上:一诺千金 志比金坚

斯仁塔日娃是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昂素嘎查的一名普通牧民。因为他的守信,全家一夜之间一贫如洗;因为他的践诺,他用三年时间华丽转身,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2012年,一场家庭灾难悄然而至。儿子和儿媳妇背着斯仁塔日娃自作主张离了婚,离婚协议书里清楚地写着:离婚后,斯仁塔日娃的儿子要在鄂前旗敖镇为其儿媳妇和孙子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对于这个牧民家庭来说,一下子拿出买房子的几十万元真可谓是天文数字。

知道情况后的斯仁塔日娃,虽然几天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但还是坚定地说:“既然协议里写上了,就要兑现承诺。”有诺必行的他将自家的100多只羊和10多头牛,全部给了儿媳妇用于购房。这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73岁的斯仁塔日娃从安享晚年变为一无所有,成了嘎查里的贫困户。

没有了收入来源,日子还得往下过,不服输、不甘人后的斯仁塔日娃想重新在养殖业上翻身,可是一时又没有资金购买牛羊。正在他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之时,脱贫攻坚战打响,国家的扶贫政策给他送来了及时雨。2013年7月,包扶单位鄂托克前旗审计局将5000元帮扶资金送到了他手中,还出资3万元帮他盖起了羊棚,帮扶他重新发展养殖业。雪中送炭,让斯仁塔日娃感动至极,一辈子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的他感动地当场许诺:“我争取在3年内脱贫,到时要偿还这5000元,让这些钱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为了这个承诺,斯仁塔日娃拿出了年轻人的干劲儿,吃苦受累却志比金坚。强烈的自主脱贫意识,给了有50多年党龄的斯仁塔日瓦莫大的动力:“我有手有脚还有大片草场,干几年肯定能翻身!”

草原牧民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邻居们也纷纷伸出援手帮助他。在斯仁塔日娃用5000元买了23只羊羔后,孟克无偿借给他35只母羊,苏亚拉图又给他送来11只母羊,等3年后老人的畜群扩大了再归还。这69只羊成为他发展生产的基础,让他有了翻身的本钱。

一切从“零”开始,斯仁塔日娃从没有抱怨,而是用一点一滴的变化和收获回应着人们给予他的帮助。他经常左臂抱着小羊羔,右手拿着奶瓶给喂奶。一只,两只,三只……一只只小羊羔喝饱了,他却累得抬不起胳膊,喘口气又忙活着给羊圈里添加饲草料。他带着妻子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发展了水浇地,种了50亩苜蓿和250亩青贮玉米,除满足自家牲畜的饲草需求外,多余的外销。

经过3年辛勤耕作,斯仁塔日娃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收入持续增加。2015年,斯仁塔日娃归还了别人帮助的所有牲畜,2016年他自己的羊群也壮大到280多只,他家种植、养殖收入达到20多万元,稳稳脱了贫。

2016年7月1日,斯仁塔日娃对帮扶单位和嘎查书记说:“三年了,我的生活变好了,感谢组织、感谢党对我的深切关怀,我要把三年前帮扶我的5000元现金偿还给旗审计局。”斯仁塔日娃的一番话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村民都觉得他“越活越傻了”,就连嘎查党支部书记都说“这是包扶单位给的帮扶资金是不用还的”。斯仁塔日娃却斩钉截铁地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把5000元现金还给了旗审计局,旗审计局又将这笔钱给了嘎查,继续支持当地扶贫工作,这让知情人都深受感动,影响至深。

朴实的斯仁塔日娃从不会讲大道理,但他明白:诚实做人、诚信做事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原则。

致富道上:崇信向善 富而为善

成功脱贫后的斯仁塔日娃从没有忘记乡邻的帮助,更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脱贫致富不能忘本,没有党和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我不会有今天。哪里有困难,党员就要冲到前面。我想用我的微薄之力,帮助、带动困难群众富起来。”

2017年7月,斯仁塔日娃精心挑选了50只膘肥体壮的母羊,交给嘎查党支部用于无偿借给贫困户。面对质疑面对不解,他只是憨笑道:“我是50多年的老党员了,帮助他人是应尽的义务。我以前也穷过,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让我挺了过来,现在日子好了,要知恩图报。”

斯仁塔日娃主动申请帮扶黄文祥的故事,更是在当地被传为美谈。嘎查牧民黄文祥4年前在外地做生意失败,欠下上百万元债务,卖掉家里所有羊、流转了大部分草场,生活陷入困境。为了让黄文祥“振作起来”, 斯仁塔日娃将自家的拖拉机、翻转犁等农机具免费提供给黄文祥使用;驻地企业种树,斯仁塔日娃又把拖拉机借给黄文祥去挣钱;黄文祥要买拖拉机和农机具,斯仁塔日娃借给他2.7万元,利息一分钱不要。为了让黄文祥实现精准脱贫,斯仁塔日娃还精心制定了帮扶黄文祥三年脱贫的详细路线图:第一,借给黄文祥50只母羊作为起步资产,饲养三年滚动发展养殖业。第二,通过多种办法帮助黄文祥的水浇地亩产达到1500斤,增加收入。第三,利用原有的大土坑建设温棚,种植蔬菜增加收入。第四,利用黄文祥儿子的修车技术,办一个流动修理部增加收入。四项脱贫举措立马给黄文祥挂起了一盏明灯,有效激发了其脱贫的内生动力。过年时,黄文祥拎着两瓶老酒,登门道谢,他紧握着老人的双手,流下两行热泪:“您给了我致富的信心,等养殖规模大了,我也要像您一样用自己的羊帮助别人。”

“政府已经给咱们那么多支持了,咱们尽量不给政府添麻烦,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那才叫真本事。”这样的话,斯仁塔日娃不止和黄文祥一个人说过。

在斯仁塔日娃的带领下,一股崇德向善的新风正在千里牧野成风化人,先富帮后富,乡亲们充分激发自身的能力,一个“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大脱贫格局已经形成。

2017年9月入党的牧民耐日木塔拉,在去年春节前拿出2000元钱,捐给嘎查2个困难户。他说:“老党员克服困难、乐于助人的精神让我很受教育,我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让困难户过个好年。”

2017年,牧民图门敖其尔家因为一场事故遇到了经济困难,斯仁塔日瓦号召嘎查的农牧民雪中送炭,当图门敖其尔深表感谢时,斯仁塔日娃却说:“从古到今,人帮人、人靠人才能活得越来越好,这是很正常的事儿,用不着感谢。”朴实话语,却折射出这位普通牧民的可贵品质。

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让脱贫路上风景无限、前景壮美。年近八旬的斯仁塔日娃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从“我要脱贫”到“我要扶贫”,从助人再到影响带动他人,他用自己的踏实行动和拳拳爱心,为广大农牧民树立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到的“榜样”,“向他看齐”的理念在当地蔚然成风。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斯仁塔日娃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也没有催人泪下的辉煌业绩,但在他心里有一颗“诚信”的种子。今天,当这颗种子开花结果,芳香的何止是他脚下的这片草原。(记者 张晓艳)


版权所有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管理学院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华北路(东校区) 

书记信箱:383129834@qq.com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