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为方法论基础,把世界历史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相结合,从“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高度提出的应对当今时代全球性危机和现代性困境的一种新型全球文明观。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规律
作为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历史思想最早是由黑格尔提出的。在黑格尔之前,历史被普遍认为是无数偶然事件的集合体。黑格尔认为,透过这些偶然事件发现历史最内在的东西和“何以如此”的真正原因,才是世界历史本身。世界历史是精神自己表现自己和自己实现自己的舞台,世界精神借助于民族精神来实现自己的自由本质。黑格尔通过精神的辩证运动来把握世界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却是非常深刻的,在历史哲学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并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创立了科学的世界历史理论。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
马克思从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出发,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推广,从而形成资本生产的全球体系。
世界历史的最终理论指向是人的自由和解放。人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核心。世界历史的价值旨趣是实现个体的人和全人类的彻底自由和解放,建立“自由人联合体”。
总之,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世界历史思想,马克思构建了历史的运动和人的解放、资本主义批判和共产主义构想辩证统一的逻辑框架,深化了马克思哲学“改变世界”的根本特征,为我们观察当代世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哲学框架和解释思路。
世界历史发展需要突破困境开启新的空间
马克思把世界历史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一是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这是世界历史的开创期。二是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这是世界历史的最终归宿。马克思把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批判和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的构想有机结合,对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历史性分析。
在马克思看来,在世界历史的开创期,资产阶级“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它促使人类告别了“人对人的依赖时代”进入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正因为如此,资本原则成了现代世界普遍的动力机制,资本价值观成了现代人的基本价值取向,资本逻辑成为一种“普照的光”深刻塑造了现代世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使全球化成为资本文明模式在全球的扩张过程:“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但是,由于资本的本性——即不可遏制地追求利润的普遍性,资本逻辑内在的自反性也日益呈现出来。
从人和自然关系来看,把自然商品化,肆意开发自然、宰制自然,使自然服从于资本原则和利润之神,导致了对自然的严重破坏,今天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就是例证。从人和人的关系来看,资本主义社会首次确立了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理念,但在现实中又把它们推向反面,出现了形式上自由平等民主和实质不自由平等民主的悖论。特别是在国际秩序中,一些民族和国家总是以本国利益为最高利益甚至唯一利益,无视甚至损害人类主体及其共同利益,以民主和自由之名对其他国家大兴强权和霸权之实。从人和自身的关系来看,人变成了原子式的个人,“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价值观蔓延全球。正是基于对资本逻辑主导的世界历史的反思,西方社会提出了生态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进行批判。而且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逆全球化”浪潮,既给世界经济运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既使全球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又成为一个风险共同体。
面对世界历史的现实困境,时代呼唤一种新型文明观,从而开启人类发展的新空间。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诉求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运而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全球文明观
当今时代,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正是在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深刻思考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并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框架和实践路径,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是一种新型全球文明观。
它既注重价值理性,又注重工具理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利用资本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仍是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当务之急。但同时也主张,要在世界范围内制定和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资本运行规范,确立资本运行的合理边界,以保证各个国家在发展本国生产力、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发展,体现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它主张摒弃价值独断和话语霸权,强调平等交流和文明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既有特殊价值,又有人类共同价值。
它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现实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表达了多元文明和谐共生的崇高理想,更蕴含着为了达到这种崇高理想的现实的实践追求。作为一种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日趋成熟。作为一种现实,中国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中国实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如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仪、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开放等,都表明中国正以自己坚实的行动去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综上所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于世界历史当代发展实践的现实之路,是通向马克思所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这一真正共同体的必由之路。这一思想站在世界历史的道义制高点,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直面时代问题的勇气、善于解读时代问题的智慧和勇于引领时代发展的使命担当,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具有的深邃的世界眼光和高尚的时代情怀,是结合实践和时代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