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与指导

荣兰祥代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提高劳动者就业

作者:   时间:2013-03-09   点击数: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荣兰祥(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 (记者管斌)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体现了国家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如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荣兰祥结合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多年的办学经验,向记者作了介绍。

  “把工厂搬进学校”是解决好实习教学的有效措施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是否会干、能干、干得住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安排好学生实习是职业教学的“重头戏”。现在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缺乏统一完善的制度保证,校内理论、校外实习,往往是一头冷一头热。

  要“把工厂搬进学校”应做到:配备充分保障实习的先进设备。一是指数量,就是按照教学设置标准,根据在校生人数、需要的实习工位配备实习设备,满足正常的实习教学运行。二是指品种,就是根据教学设置标准满足学生技能范围的需要,配备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设备。

  建立校办实习工厂。学生理论学习后,及时到实习工厂进行对应的技能操作实习,使理论和实习相对接,理论指导实习,实习验证理论,融为一体。

  根据专业特点引进外协合作加工。让学生在校内走进工厂。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专业,可引进外协加工让学生在校内即参与社会生产,按照工厂工艺要求看图纸加工,参与领料、技术交底、验收等一系列车间工作流程,从而培养出真正受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

  把“工厂”搬进学校,实习在校内完成。实现了学校、工厂的一体化;学生、技能人才的一体化;理论、实习的一体化;实习车间和工作岗位的一体化;学习过程和工作情景的一体化,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从而做到“六位一体”。使学生毕业后和社会无缝对接,高工资就业。这种完全工厂化的实习模式把企业生产的工艺和流程搬进课堂,走进实习车间,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经营管理、成本核算、市场销售等能力,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全方位体验,从而做到学生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细化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

  再好的教学模式、再先进的实习设备、再好的教材,如果不能在教学中完全落到实处,也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是编制课程总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校每一天、每一节的学习内容都具体化。这样做,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明确每天课程和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检查落实;有利于学校-教师-学生互相监督,从而保证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及效果落实到位。

  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数字化。要实现规范、高效的管理,就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化教学信息系统,及时掌握一线教学信息,提高管理效率,保证教学过程质量。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质量要求,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师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教学信息系统从外在角度提高内在质量,从而使教学管理步入现代化、科学化的轨道。

  通过教学信息系统还可以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将教学信息与互联网对接,家长可通过互联网系统直播看到孩子的上课表现,并且可以和孩子对话,有效的发挥家长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同时也可看到听到教师上课情形,使教学和管理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促进质量不断提高!

  代表小资料:

  荣兰祥,民建会员,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校长,荣兰祥2006年被中共中央统战部、民建中央授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被济南市委统战部、市经委等五部、委评为首届优秀泉城社会主义建设者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管理学院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华北路(东校区) 

书记信箱:383129834@qq.com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