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师发展 >> 正文

杏坛论教·课堂新篇 王莉敏:师道长明——从粉笔到云端的教育守望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6-18 [来源]: [浏览次数]:

以学为炬,照亮成长之路:高校教师的教学思与行

管理学院旅游教研室 王莉敏老师

站在2025年的今天,回首我10年的教学生涯,心中充满了感慨。这十年,是不断探索、成长与蜕变的十年。在教育的征程中,我始终将持续学习奉为圭臬,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以下是我这十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

一、持续学习,与时俱进

“给学生一瓢水,首先我们得拥有一桶水”。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我,保持知识的新鲜度和高深感。面对线上线下的海量信息,学生们虽然接触广泛,但他们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尚需进一步的培养。因此,我们不仅要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筛选有效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AI工具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帮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高效地传递知识。

二、建立信任,师生共进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强调了良好师生关系对于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当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怀和支持时,他们会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所以必要的柔性管理是很重要的。通过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基础,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三、知识传授的艺术

拥有丰富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些知识生动有趣地传授给学生。讲台也是舞台,老师需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努力,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学生的共情与共鸣,做好因材施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四、多样化教学的魅力

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失去学习兴趣。相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结合多媒体资源进行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等,都能极大地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五、营造仪式感与准备意识

上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对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提醒学生整理桌面、准备好必要的学习用品,并明确课程目标及要求,有助于大家更快进入状态。同时,课前复习与预习也是巩固旧知、探索新知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效果,不能只留于形式。

六、关注与激励的力量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认可。适时地表扬与激励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我发现,每当我在课堂上指出某个学生的闪光点时,那种被看见的感觉会让他们倍感鼓舞,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七、开学第一课的重要性

开学初的第一堂课是奠定整个学期基调的关键时刻。清晰地介绍课程框架、学习思路、要求及考核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减少迷茫感,也有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八、结合社会热点激活课堂

将当前的社会热点融入课堂教学中,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拓宽他们的视野。教师应当善于捕捉社会现象背后蕴含的教育价值,将其转化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引导学生传播正能量。

九、优化班级管理,实现以点带面

通过加强与班干部等核心成员的沟通,可以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骨干力量的作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推动集体共同进步。这不仅促进了班级整体的进步,也让我看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十、基于爱的教育理念

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源于对学生的深切关爱。这种爱不仅仅体现在言语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只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与支持,才能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源泉。

回顾这十年的教学旅程,我深感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交流。每一个微笑、每一声问候,都承载着我们对学生的关爱与期望。正是这份爱,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温暖与希望,也让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了有效地搀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