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师发展 >> 正文

杏坛论教·课堂新篇 赵玉娟:育人逐光——以教育家职业理想驱动教学进阶的思索与践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6-11 [来源]: [浏览次数]:

以教育家为职业理想的教师方能成为卓越教育工作者

管理学院工商教研室 赵玉娟老师

“大学之大,非谓有高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此训虽广为传诵,然身为大学教师者,可曾深省己身何以成器?执教十五载,夙夜匪懈以求师道,初执教鞭时惶惑无措,遂以磨课-研习-精进之循环往复提升教学。每见同侪荣膺教学竞赛之冠,既怀钦羡亦生惕厉,反躬自问:何时方能登台承誉?癸卯年首获校思政教学竞赛魁首,夙愿得偿,然未敢懈怠。继而连膺管理学院教学竞赛、校级教学竞赛周、郑州市文科组教学技能竞赛等奖项,渐悟教学相长之理。今承督导组长之职,既感组织重托,更觉责任在肩。尽管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仍愿就教学质量提升之议题,略陈鄙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以教育家的标准自我要求

教育家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教育家应当怀揣报国理想,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紧密联系,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2.道德情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精神的重要体现。教育家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师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3.育人智慧。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这是教育家精神的精髓所在。他们需具备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习兴趣的卓越能力。

4.躬耕态度。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彰显教育家精神的重要特质。他们需秉持持续学习、自我提升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革新教育理念,以提升专业素养。

5.仁爱之心。乐教爱生、甘于奉献,是教育家精神不可或缺的品质。他们需对教育事业满怀热爱,乐于投身其中,无私奉献。

6.弘道追求。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精神的高度境界。教育家应当具备开阔的视野和胸怀,关注全球教育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

尽管我离教育家的标准尚有差距,但我始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因为我坚信,只有步步为营,方能行稳致远!

二、人才培养的方向要认清

当前,OBE理念在人才培养中广泛铺开。对于新建应用技术类本科院校而言,更侧重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鉴于人工智能与新工科的迅猛发展,文管专业的发展空间正在被挤压。文管教师亟需危机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此,我持续学习,紧跟专业发展前沿及热点,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设计能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教学内容。

如在《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中,由于该课程难度比较大,比较枯燥,考虑到学生是本科生,未来的就业需求,我在教学设计中结合OBE理念,融入BOPPPS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借助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的主题讨论、抢答等形式活跃课堂,学生的学习反应比较好。

三、深入探究课程对应学习者群体的特征

本科和专科学生层次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就业方向也是不一样的。如果缺少对学生的了解,仅从教师的角度去备课、去讲课是不行的。可以利用课间或者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课堂学习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慢慢让学生喜欢课程。今年我带的《商务礼仪》,是专科的课程。专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结合课程特点,我在课堂上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微视频拍摄作品等形式教学,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四、掌握课堂管理的策略与艺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室乃教师之战场,我们应充分利用教室的设施与资源,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应根据课程特性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剧等,这些方法要求学生深度参与,以此组织课堂活动。教学应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避免陷入刻板与压抑的模式。文管专业的课堂应当是思想活跃、灵感碰撞的场所。课堂上应洋溢着欢声笑语和热烈的讨论。教师宜将学习通平台所集成的头脑风暴、主题讨论、小游戏等线上教学工具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相融合,以激发教学过程的活力,避免其陷入单调乏味的境地。

总之,我觉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需要科学的方法也需要教学的艺术,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路。我也坚信:用一个想当教育家的梦想去践行自己的教学是一种动力,这个梦也会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指引我一点一点向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