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总结
管理学院物流教研室 陈耀贞老师
一、对教育的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启迪与成长的陪伴。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以敬畏之心面对教育,全力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业成绩诚然关键,但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需求及社会适应能力亦需同等重视。通过我们的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人生道路点亮明灯。
二、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成长品质。
(一)强化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基石。为紧跟授课领域的最新步伐,我需持续关注行业前沿理论、政策法规的变动以及新兴技术的应用实例,如数字化采购与供应链金融在采购管理中的创新融合。为提升教学能力,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诸如在线教学平台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力求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参加教学技能培训课程、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激发学生兴趣
此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让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在讲授《采购管理》课程的这两个学期中,我不仅在课程素养上有了显著提升,还勇于探索,精心设计了一套新颖的教学模式。通过巧妙引入案例教学,我初步构建了“项目驱动+五步实践”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着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旨在借助实际案例的剖析,加深学生对采购管理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该模式通过课前预习、情景模拟、课堂展示、自我总结和综合评价五个环节,结合项目驱动学习方式,旨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并全方位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项目驱动+五步实践”教学模式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我对其能早日全面应用于课堂充满期待。
(三)注重实践应用
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全力助推学生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需紧密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铺设坚实基石,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并胜任未来工作。例如,在《采购管理》课程中,在采购的认知模块,以学生讨论、分享、教师点评的方式,活用课堂,生问师答和师问生答相结合式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树立现代物流采购观念;在采购管理组织建立、人员招聘及绩效管理环节,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企业采购组织结构,参与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及采购人员应聘等实训,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企业采购的全过程。从需求分析、供应商选择到采购谈判、合同签订,每个关键环节均让学生亲身实践,让学生们课后模拟采购谈判并录制视频作业,身临其境地感受采购谈判的紧张氛围与复杂流程。实践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增长其智慧才干,以此培养成有匠心、有匠艺、有匠魂的物流采购人。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一)教学模式创新转型
针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建议采用项目驱动型学习、探究式教学及协作学习等创新模式。实证研究表明,这些教学范式能有效提升学习动机水平,促进高阶思维发展,同时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素养。教育实践者需系统设计问题导向的教学情境,建立师生互动共同体,实现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二)教育技术深度融合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需系统性地融合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及虚拟仿真手段,以构建全面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借助智能教学系统的精准推送能力,能够定制化地设计每位学生的学习路径。建议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线上资源与线下研讨,运用学习分析技术优化教学策略,从而提升课堂参与度与教学有效性。
(三)多维评价体系构建
需建立涵盖认知发展、实践能力与价值塑造的三维评价框架。具体实施策略包括:1.构建形成性评价模块,细致追踪课堂表现、学习日志等动态过程数据;2.能力评估模块,侧重情景模拟、项目答辩等实践维度;3.综合素养模块,整合思政要素与创新素质评价。建议推行“442”权重分配方案,即过程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40%、思政考核占20%,通过多元评价促进知识内化、能力发展与价值塑造的协同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