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转场处的教育涟漪:用就业指导教育的温度点燃管理学科的烟火
管理学院工商教研室 赵聪慧老师
2018年秋天,我以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身份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的是一群即将走向社会却满眼迷茫的大二学生。那年的《就业创业教育》课上,有个男生在作业里写:“老师,我简历上唯一能写的就是‘英雄联盟黄金段位’”。这句自嘲如同一根锐利的针深深刺痛了我,也让我猛然醒悟:公共课绝非可有可无的“水课”,而是学生人生转折点上不可或缺的坚实支撑。
一、网课教室里的“破冰行动”
2021年网课期间,我所带的课程《就业创业教育》成了“重灾区”。看着钉钉群里沉默的灰色头像,我决定把课堂改造成“职场直播间”。那天我戴上耳机,把PPT切换成直播背景,对着镜头喊:“家人们!今天我们不谈‘职业生涯规划’,咱们聊聊怎么把游戏段位变成求职加分项——懂得扣1!”
弹幕突然炸了。课堂上,有人兴奋地分享自己如何利用游戏经历成功面试电竞公司的趣事,有学生大胆连麦,模仿HR提出犀利问题,更有一位姑娘,自信地将摄像头对准自己精心制作的简历创意封面,展示她的独特才华。下课时,一个平时从不发言的学生私信我:“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在网课上开麦,原来找工作可以这么有意思。”后来,学生们将课堂片段上传至抖音,竟意外收获了2万点赞,网友们那句“梦中情师”的亲切调侃,如同一枚珍贵的勋章,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
这场“教学实验”让我明白:与其抱怨学生低头玩手机,不如把手机变成教学工具。讲授“创业风险管控”之际,我引导学生以弹幕形式模拟投资人犀利提问;而探讨“职场沟通”之时,直播间瞬间化身“线上狼人杀”战场,学生们在角色沉浸中深切感受信息传递的微妙偏差。有毕业生回校时说:“老师,现在公司开视频会议,我总会想起咱们那间热闹的‘云端教室’”。
二、教研室里的“变形记”
2023年转入管理学院时,我带着就业指导课积攒的“实战秘籍”,却迎来了新挑战:如何让《生产与运作管理》这些理论深厚的课程“落地生根”?首次于工商管理专业课堂,我以“蜜雪冰城加盟店”为例,生动诠释标准化流程,那一刻,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芒,犹如当年那个在简历上大胆展示游戏段位的少年,再次提醒我:教育的真谛恒久不变,即搭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在《连锁经营与管理》课上,我的案例库多了许多“烟火气”:讲“选址策略”时用的是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麦当劳的选址分析;分析“供应链管理”时对照的是校园食堂鸡蛋采购价波动表。我始终记得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当学生亲手触摸过现实商业的粗糙质地,当课本上的模型与街头小店的热气产生化学反应,那些曾被视作“花活儿”的教学设计,才真正有了扎根泥土的力量。
三、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光
同事常问我:“每节课设计情景模拟、改编热点案例,不累吗?”当然累。为备好《连锁经营与管理》课,我熬夜追《这就是中国餐饮》纪录片,将瑞幸咖啡“酱香拿铁”案例拆解为12页PPT;为讲解“供应链管理”,我搜集B站蜜雪冰城原料仓视频,并引入华为1288天破美技术封锁、小米汽车零部件收集等案例。正是这些“蹭热点”的创意,激活了课堂:将“胖东来员工委屈奖”热搜融入《组织设计》课,学生们争相扮演角色,笑声响彻教室。
用“玲花切瓜”直播片段讲解《市场营销学》的消费者洞察时,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欢笑声不断,没有人瞌睡,也没有人玩手机了。
《公共关系学》课上分析“老乡鸡土味发布会”时,后排男生举手:“老师,我能画个营销策略表情包吗?”他画的“咯咯哒战略图”后来成了班级必背梗。
最让我欣慰的不是课后作业的完成度,而是那些课堂上自然生长的瞬间:讲授“品牌定位”时,学生的一句‘蜜雪冰城是大学生钱包的守门员’脱口而出,这样的生动比喻,让我深信:所谓的‘花活儿’,正是将时代的烟火气息巧妙融入知识之中。
去年教师节,那个说我课堂“培养出腹肌”的专升本学生,寄来了他作为新教师的第一张听课证。在每个课堂里,我几乎都会融入思政案例,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精神,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央视改编版的《错位时空》《少年》《海底》、海军版《踏山河》等视频歌曲,起到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讲到《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一节里“固定式”布局的时候,我想起了中国的“基建狂魔”建造的一系列逆天工程,引导孩子们的爱国精神。2024年,我很荣幸地获得了校级思政教学大赛二等奖。期末评教里孩子们的评论:“这是一个很神的老师”“老师绝了”“我超爱的”,是最好的嘉奖。
四、教育是双向治愈的旅程
六年教学生涯,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奖项与流量,而是那些细微的温暖:是学生下课后塞给我的润喉糖,是深夜收到“老师这个案例能不能用在我的毕业论文”的忐忑提问,是毕业多年的学生发来“我用SWOT分析法选定了婚房”的可爱汇报。
站在管理学院的讲台上,我常想起就业创业处的办公室。窗外的梧桐黄了又绿,学生的面孔换了又换,但教育的真谛始终清晰:用真心换真心,用热情点燃热情。那些匠心独运的“小把戏”,那些被戏谑为“戏精附体”的课堂片段,实则旨在向每位学子传达:知识绝非冷冰冰的字符,而是能够温暖人心的火种,我很荣幸,能陪你们走过这段点燃火光的旅程。
此刻夕阳漫过教室的玻璃窗,我再次于备课本上捕捉灵感的火花——下周《市场营销学》的课堂,我将引领学生们借助校园奶茶店的组织架构图,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找茬之旅”。远处传来隐约的笑闹声,恍惚间与六年前那个手足无措的新教师重叠。原来教育最美的模样,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舞,而是师生共同谱写的春日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