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师发展 >> 正文

杏坛论教·课堂新篇 高凡:师道长明——从粉笔到云端的教育守望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5-28 [来源]: [浏览次数]:

从“行走的课堂”到“思想的旅程”:一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反思与重构

管理学院旅游教研室 高凡老师

讲台上,我常常自问:旅游的本质是什么?是离开惯常环境的短暂迁徙,是异质文化的沉浸体验,还是生命维度的拓展延伸?这个看似简单的专业命题,恰恰隐喻着我近十年教学生涯的精神轨迹——从最初的知识搬运工到现在的学习引导者,从课程数量的累积到教学质量的深耕。近年来,我先后主要承担了旅游学概论、客源国概况、旅游景区管理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从最初的“满堂灌”式教学到如今的“以学为中心”互动式教学,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的过程。

一、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

在我早期执教阶段,受传统教育范式影响,课堂教学设计多遵循单向传授模式,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化传授与完整性建构。这种“填鸭式”教学虽能实现教学内容的全域覆盖,却在客观上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体验。旅游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型特征显著的交叉学科,仅靠单向知识灌输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导致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习效果不佳。

近几年,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与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重要性,开始更多尝试将“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知识建构者。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互动式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

在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理念,系统构建了“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教学体系。依托学习通平台的技术支撑,通过整合行业标准、学科前沿、新闻热点,通过PBL项目驱动教学、互动讨论、案例研讨、分组作业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配套章节测试形成阶段性评估机制。针对客源国概况课程知识体系呈现离散化特征的问题,系统性开发线上教学资源库,将课程资料、时事热点、宣传视频、互动论坛等进行模块化整合,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通过“知识回顾-地图解码-理论讲授-随堂练习”四维递进式教学链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同步建立试题库开展章节测试,形成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测体系。

三、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的协同

在课程准备阶段,我系统梳理了旅游学概论和客源国概况课程中的思政融入点。例如,在讲解旅游资源时,强调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在讨论旅游影响时,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分析旅游服务标准时,培养职业操守和服务意识;在介绍客源国各概况时,通过中外比较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用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在融入这些思政元素时,特别要注意这些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自然衔接,避免刻意和做作,希望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理解这些思政教育。

四、未来教学改革的展望与规划:持续创新与深化发展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是工作,更是事业。回顾多年的教学历程,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没有终点,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我将继续秉持“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旅游人才而不懈努力。希望通过持续地反思和改进,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美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