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教师发展 >> 正文

杏坛论教·课堂新篇 王祎:高校讲台上辛勤耕耘与深邃思考 :个人教学理念的探索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5-07 [来源]: [浏览次数]:

高校讲台上辛勤耕耘与深邃思考:个人教学理念的探索

管理学院工商教研室 王祎老师

岁月如梭,回顾过往,不知不觉中我在郑工学院的讲台已驻足十一年。我难以相信自己已从青年教师成长为资深教师。但是,在内心,我并不认为自己是资深教师,这并非年龄问题,而是经验。实际上,我感到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长期以来,我一直想有机会静心梳理这十余年的教学心得与思考,适逢学院提出要求,得以深入反思,为自己的教育工作历程作一总结。

思考一:备好每一节课是站稳讲台的根本

对于教师而言,坚守教学岗位是基本职责,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周密准备每一堂课程,成为所有教师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本人认为,只要课程准备得当,每堂课均能转化为优质课程,每位教师亦能成为杰出的教育家。常言道,十年磨一剑,而“十日磨一课”亦不为过。在教学领域,追求卓越永无止境,备课始终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基于个人经验,我深感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授课时的自信程度、心情以及课堂氛围,甚至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充分准备的课程能够使教师在授课时充满自信,底气十足,心情愉悦,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在课后亦会主动与教师打招呼或进行交流。相反,若课程准备不足,教师在授课时会感到缺乏底气,声音微弱,与学生的互动减少,学生在课后亦无明显反应,教师自身也会感到心情低落。因此,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会根据自身感受对授课效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并非依赖于外界的肯定或

否定,而是源于教师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初入职场之际,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尽管我认真准备了课程,

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内心感到十分沮丧。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教师这一职业。毕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出色的口才,而我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在一段时间内,我感觉自己陷入了困境,甚至考虑过放弃,对于如何有效地授课感到迷茫。后来,我开始观摩其他教师的授课,发现每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亮点,例如:授课时声音洪亮、语速适宜、PPT内容图文并茂、重点难点突出、课堂互动频繁、语言风趣、思路清晰、

善于结合案例故事和视频来阐释知识点等。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找到了改进的方向。我开始在课件中融入案例、视频和图片,但在搜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难题:寻找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和视频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一整天的努力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素材。然而,我没有放弃,持续地查阅资料,最终找到了合适的案例和视频。在将这些案例和视频恰当地融入课件时,我还需要考虑如何保持教学思路的连贯性,有时为了修改一页PPT的内容或排版,我会反复推敲和修改。经过一周的精心准备,我上了一堂课,学生的反馈与以往截然不同。记得有一位女生在课后特别认真对我说:“老师,您这堂课讲得真的很棒。”即便那堂课的内容理论性很强,我依然感到一周的准备功夫没有白费,效果显著,这让我开心了一整天,并重新树立了对课堂教学的信心。从那时起,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是否适合成为教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因此,即便这门课程我已讲授多年,即便平日里行政、科研任务或其他工作再繁忙,即便需要在前一晚熬夜,我仍会在次日上课前认真备课,融入新的案例或更新视频内容。因为我深知,若未准备充分便走上讲台,那种焦虑与煎熬是何等难以忍受。

思考二: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初登讲坛之际,我满怀激情,坚信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认真的教学态度,定能成功传授学生知识。彼时,我总是不遗余力地准备课程,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力求将所有知识点清晰无误地呈现给学生。课堂上,我讲解详尽,期望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聆听,并在课后记忆所学。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打击。我注意到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心神不宁,目光游离,对学习缺乏热情。批改作业和试卷时,我更是感到沮丧,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浅薄,无法灵活运用。我内心充满困惑,尽管我已竭尽全力,为何教学成效如此不尽人意?是我的讲解过于晦涩,还是教学方法有所不当?为了探明问题所在,我开始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并观摩他们的课堂。通过这些交流和观察,我意识到现代学生与以往大不相同,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渴望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亲自动手实践。因此,我决定调整我的教学策略。我采纳了案例教学法,挑选与专业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起初,学生

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略感陌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气氛逐渐变得活跃,学生们开始积极参与讨论。此外,我还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布置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学生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学习效果亦显著提升。

然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部分学生已习惯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模式,对于新的教学方式接受程度不高,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此外,案例的选择与组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确保案例既具有代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面对这些挑战,我内心也曾有过退缩的念头,但一想到这将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我便坚定地继续前行。我将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并根据他们的反馈对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思考三:和学生“心与心”的沟通同样重要

我愈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深入学生的内心,关注他们的成长历程。特别是对于专科生而言,他们往往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对此我们不应仅以责备应对。每位学生都具有其独特性,他们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以及未来规划各不相同。因此,我努力与学生们构建一种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我主动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一旦发现他们面临难题,我便竭尽所能提供帮助和支持。曾有一位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遭遇了难关,感到极度沮丧,甚至考虑放弃。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主

动与她进行了沟通,最终她逐渐重拾信心,学业成绩亦随之提升。毕业之际,她成功觅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并特意发消息向我表达感激之情。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喜悦,深感教师职业的非凡意义。

小结: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验了喜悦与悲伤,成功与挫败。这些经历无疑促进了我的个人成长。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坚守教育岗位,铭记初衷,致力于培养和教育更多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