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守初心——从学生守护者到知识领航员
管理学院实训中心 汪晓莉老师
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管理学院的一名教师,在面临本科评估的关键节点,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路径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知
教育核心在育人,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培育,人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使其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应用型人才。
管理学院的专业教学中教育的本质体现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和职业道德。如在ERP实训中,不仅要讲解实训的规则,管理的方法,更要融入诚信,责任等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企业管理者肩负的社会责任。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引导。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实现育人目标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设计的。教育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具备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正如学生们的青春热忱一样,我们也应怀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全力以赴的培养每位学生,践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对于我们的课堂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和实用性
我们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紧密围绕“应用”两字展开。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例如在ERP实训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企业的模拟运营,以此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管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一方面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需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专业特色和应用性。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管理学院的专业特色,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如在物流综合实训课程中,就引入了以物流仓储与配送实训室布局为背景进行案例模型构建,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学习通平台,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目前正在参与一门智慧课程建课工作,由此设想用数字技术“赋能”实践,针对实训中的高频问题,可以制作短视频或以用课程AI助手答疑的形式,学生利用学习通平台学习。
(三)加强教学评价,全面考核学生能力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训报告)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实践项目完成情况等方面。ERP实训课程评价时,加强了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如知识维度:表报准确率(手册报表)、业务流程熟悉度(物理盘操作);能力维度:问题解决效果(经营业绩)、团队贡献度(团队评价);素养维度:职业规范意识(如现金流量表规范性)、创新思维(如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全面反映学生成长。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应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的探索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教学改革路径。一是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组织各年级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校企联动活动,参加物流设备展和物流年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开展项目合作和交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岗赛课相结合。参照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规则,课程设置方案设计-模型展示-答辩”全流程考核,为学生参加相关比赛做好储备。
四、个人行动
今后工作中,我将坚持线上线下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对照指标要求,检查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等否齐全、规范;检查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规范,如课堂教学秩序、教学效果等;检查实践教学环节是否落实到位,如实习实训、实验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教学工作符合评估要求。
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按时上课、下课,认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强教学资料的管理,做好教学文件的整理和归档工作,确保教学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愿以良心守初心,以行动践使命,交出一份“有温度、有深度、有成效”的育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