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以革命精神激励党员同志在新时代勇担使命、砥砺前行,管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于2025年10月22日在文华1-410开展“学思想,颂英烈”系列学习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讲述革命英雄李大钊的光辉事迹,引导党员深刻感悟红色精神,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本次介绍的革命英雄人物是:李大钊 介绍人:苏展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中国革命早期的重要领导者,更是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拓者,为中国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组织基础。
在青年时期,李大钊怀抱“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理想,先后赴日本留学,接触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先后担任《新青年》编辑、北京大学教授等职,以笔为刃,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向中国人民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打破了当时思想界的沉闷局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大钊始终站在斗争前列,亲自参与组织和领导运动,积极奔走呼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他与陈独秀等人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推动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领导了北方地区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先后组织领导了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成为党早期重要的领导核心。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李大钊积极促成两党合作,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始终以坚定的信仰、无畏的勇气投身革命事业,即使在反动势力的严密监视与威胁下,仍坚持开展革命工作,从未动摇过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张作霖的残酷镇压下,李大钊不幸被捕。在狱中,他遭受了严刑拷打,却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严守党的秘密,展现出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崇高的革命气节。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反动军阀残忍杀害,年仅38岁。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的忠诚,用热血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李大钊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解放和中华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无私的奉献精神、无畏的革命勇气,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学习李大钊同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担当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